本报记者 刘明中
信息来源:中国财经报 2007-11-24 08:52:20
镜头:
近几年来,财政部预算司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建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二是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农业、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三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加大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由2002年的27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2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51.1%,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由2002年的3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7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4.7%;四是实行“三奖一补”政策,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财政困难县由过去的791个减少到现在的27个;五是加强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进预算公平、公正、公开。
声音: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财政部预算司领导班子召开全司党员干部大会进行了集体学习和讨论。
预算司司长李萍认为,作为执政党,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形势,面对挑战,提高执政能力,推进科学发展。一是要保障中央与地方政权的稳固与发展。中央政府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地方政府要增强贯彻政策,并根据本地区情况落实和保障政令畅通。各级政府要配合协调形成合力。要保障政权稳固,需要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县乡级政府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包括横向的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要推进社会层面的均等化,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包括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三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为提高执政能力打好民众基础。
提高政府执政的透明度,一是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二是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三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五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跨越:
财政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李萍指出,结合预算管理,下一步要着重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三是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四是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五是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要研究完善财政体制。我们要研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转移支付制度、省以下体制等等。二是要认真研究关注民生,指导地方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今年在“三奖一补”政策中增加了对地方财政增加重点支出的奖励,对地方财政资金安排有很好的政策导向,今后要继续关注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和公开透明。我们出台了指导地方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下一步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进一步推进各级财政的政务公开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财政开支的知情和监督,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有效。财政公开不仅是预算执行过程和预算执行结果的公开,应当将预算编制过程也纳入公开的范畴。严格监控财政资金的拨付过程,关注资金在途、停滞的情况。四是要更加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五是要强化财政资金管理,避免资金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