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我市顺利通过国家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考核获12亿元规模空前财政补贴
来源: 本网 发表时间: 2017-08-21 字号: [ ]

201311月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期为三年。三年来,我市通过“两完善、三节能、四集中、一协同”,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财政部考核组对我市三年建设工作进行了总体考核,评分为97.75分,等级为合格,标志着我市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并获得了3年累计12亿元规模空前的中央财政补贴。现将我市经验做法介绍如下:

一、以“两完善”夯实节能减排基础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示范建设总体工作方案、节能目标“1+8”工作方案和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分工实施方案等三个总领性文件,制定了项目、专项资金和资金绩效管理等三套暂行办法,配套出台了上百项涵盖实施方案、操作细则、督查考核等政策文件,形成了完备的政策体系框架。二是完善保障机制。探索出了PPP模式、节能减排与金融融合、绿色供应链管理、能效对标、能耗定额限额管理、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合同环境服务机制等多个长效机制,为示范建设工作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以“三节能”降低企业能耗水平。一是以技术改造提升为着力点推动工程节能。大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节能改造工程,全国首创“电机能效提升网上申报系统”,申报周期由原来的2-5个月缩短为22个工作日。示范期内共发放七批、634个电机能效提升和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项目的2.32亿元财政补贴资金,完成电机能效提升245万千瓦,注塑机节能改造10396标准台,电机系统改造量和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量均居全省第一,实现节电量17.8亿千瓦时。二是以“两高一低”行业综合整治为着力点推动结构节能。投入16.8亿元推动水乡地区131家“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仅2015年就关停造纸企业53家,淘汰落后造纸产能超过500万吨,占“十二五”期间全国造纸企业退出产能总计划的35%。直接腾出能耗容量约134万吨标准煤,拉低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三是以智慧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为着力点推动管理节能。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将666家企业端能源数据接入市平台,实现了能耗数据的高级查询、多维度分析和预警监测。

三、以“四集中”确保污染标本兼治一是开展大气污染领域集中治理。对全市范围内降氮脱硝和脱硫设施工艺不合要求的燃煤工业锅炉进行改造;推动禁燃区内241台高污染燃料锅炉实施改造或拆除,共减排二氧化硫2246吨、氮氧化物1497吨;推动麻涌镇新沙港片区集中供热,每年减少燃煤消耗2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128吨,氮氧化物排放664吨,烟尘排放约00吨。二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建设。启动截污次支管网建设,通过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实施全程督导等措施,累计完成管道施工270.32公里,显著提高了污水收集能力,同时建成投产石碣沙腰污水处理厂等两座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15万立方米/天。三是推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以生态补偿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跨镇街处理生活垃圾生态补偿金的征收工作,先后确定了麻涌环保热电厂、市区环保热电厂二期等一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同时将垃圾分选为可燃物质、有机物、细土、建筑骨料等四类进行分类处理及综合利用,累计完成1万立方米存量垃圾处理的实验工作。四是确保固体废物集中利用。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多家固废利用单位,将沙角电厂群粉煤灰及脱硫石膏用于制造亚硫酸镁、纸面石膏板、防水保温材料等产品,实现大宗固体废物的集中利用。

四、以“一协同”全面完成“六化”任务协同推进六化工作任务。一是推动产业低碳化启动能效对标工作,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月报制度,每年年初对“国家万企”进行节能考核,对当年考评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不得申报国家、省、市的相关扶持资金。二是推动主要污染物减量化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8.4万辆完成1159家家具及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实现3家玻璃生产企业9条生产线“油改气”技术改造及脱硝设施建设;出台“涌长制”实施方案,完成内河涌整治52条、总长度108.23公里;设置水质监测断面153个,建立健全主要河流污染通量监测监控系统。三是推动产业创新化积极引进建设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建成32家新型研发机构、12个专业镇创新平台;积极推动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累计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79736亿元。四是推动交通清洁化建成东莞市智能公交管理平台,整合跨镇公交线路,加快与广深的跨市公交建设,建成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应用新能源车辆,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LNG和新能源公交车4185辆,占公交总运力的78%,购置投放CNG/汽油双燃料出租汽车6305辆。五是推动建筑绿色化全面落实建筑节能标准,2016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080.5万平方米,实现建筑节能约3.78万吨标准煤;积极开展建筑能耗监测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已将107栋公共建筑纳入平台,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约65.2万平方米。六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探索发展分布式能源站、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区域综合能源服务等多种新形式的能源利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完成企业光伏备案项目117个,共152.21兆瓦;居民光伏项目749户,共8.55兆瓦,共发放财政补助774万元。

经过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我市综合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2016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与2010年相比累计降低28.7%,超额完成26.7%的示范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42.47%34.18%41.58%39.67%,圆满完成减排任务指标(28.84%30.28%41.37%39.59%)。超额完成示范项目资金投入。三年示范期累计投入资金578.81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9.14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05.83亿元、企业自筹资金457.34亿元、其它资金2.01亿元,完成三年计划总投资额(516.08亿元)的112.15%

2016年全市优良空气天数达319天,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连续多年水质达标率保持为100%,全市10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的优良水质比例(达到或者优于Ⅲ类)达到40.0%,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断面、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淡水河的角尾村断面氨氮和总磷均下降20%以上,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17个,建成绿道956公里、休闲绿地1287处,实施期内成功打造一批知名景点,如重现水畅、河清、岸绿的穗丰年水道景观片区,重塑江水绕村榕树绿,塘鱼鲜美荔枝红的华阳湿地公园,获评全球绿色城镇的清溪镇等,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市宜居程度显著提升。



附件:

版权所有:东莞市财政局 网站标识码:4419000057  主办单位:东莞市财政局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
备案序号:粤ICP备19111577号-1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754号
  传真:(0769)22831125   地址:东莞市鸿福路99号 邮编:523888 电子邮箱:czj@dg.gov.cn ,
如您有任何意见、建议或投诉,请拨打东莞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