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财政局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环节,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完善目标管理流程。制定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纳入今年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管理范围的项目有615个,涉及财政资金154.2亿元,其中实质性审核项目101个,涉及财政资金87.8亿元,实质性审核的绩效目标报人大审批,审批通过后的绩效目标作为预算执行和事后绩效评价的参考依据,提高绩效目标管理的严谨性。2020年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覆盖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绩效目标全覆盖。
二是推进绩效运行监控,加强事中跟踪。为建立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强化绩效目标事中监控,在2018年试点工作基础上,2019年市财政继续选择部分项目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并扩大监控范围,纳入本年绩效运行监控的项目122个,比去年增加80个,涉及市级财政预算资金89.82亿元。绩效运行监控将单一的支出进度管理转变为预算执行、绩效目标双维度管理,以监控促落实、促效率,推动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三是积极开展预算绩效评审,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提高预算编审质量,市财政局对申报2020年预算入库的32个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预算合理性进行了预算评审,涉及预算资金2.55亿元。将绩效管理手段融入到预算审核工作,发挥预算绩效评审对预算审核的支撑作用,实现“先评审后入库、先入库后安排预算”,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优化预算资源配置。
四是扩大绩效自评覆盖面,强化单位绩效管理主体责任。为强化预算单位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市财政局要求预算单位对上一年度预算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扩大绩效自评管理范围,在将非基建项目自评范围扩大至150万元以上的基础上,增加20个部门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经统计,纳入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自评范围的项目共824个,比去年增加233个,涉及财政预算资金约150.5亿元,有效强化事后绩效管理工作。
五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强化重点绩效评价。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公众关注的重大财政支出,结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拓展绩效管理覆盖面等工作要求,今年,市财政局选取了“倍增计划专项资金”等17个重点项目委托第三方实施评价,涉及评价金额30.63亿元。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参与“倍增计划专项资金”、 “东莞生态园公租房”、 “市级生态补偿资金”等三个项目的评价,提高了评价工作透明度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