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因为本土疫情叠加宏观经济压力影响,东莞稳增长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市财政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各类困难,精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厚街财政分局:“纾困16条”帮助企业纾困发展
厚街发布《关于加强“双统筹” 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16项惠企政策,统筹2500万元财政资金,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应对疫情、纾困发展。
一是减税费负担。统筹安排170万元财政资金,为重点企业免费提供防疫物资、补贴防疫支出等,大大减轻企业防疫负担。二是纾金融困局。设立总额1500万元的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对在今年4月至6月新增贷款或贷款展期的企业最高给予50%的贴息补助,切实缓解工业企业还贷压力。三是稳工业增长。统筹16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迎来新发展。四是促商贸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对会展产业进行补助,包括对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运营方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的补助,助力会展产业渡过疫情难关。
南城财政分局:加快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分配工作
近期,南城街道获得首批中央财政补助的支付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4130万元,优先用于疫情防控、“三保”保障、扶企纾困等相关方面支出,保障街道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迅速落实资金分配。加强与卫健、人社、经贸等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了解资金需求,确定2754.68万元用于“三保”保障支出,1375.32万元用于疫情防控支出,及时将分配方案并向市局备案,确保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到位。二是迅速落实资金拨付。积极与市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沟通,配合预算单位做好项目入库及转移支付指标的挂接工作,充分运用“数字财政”系统的功能模块,指导预算单位完成已拨付项目的资金归垫工作。三是强化资金安全管理。推进资金和监控同步直达、无缝对接,充分发挥直达资金监控的作用,实时动态掌握资金使用投向,全程跟进督促,确保资金管理规范安全高效。
道滘财政分局:积极落实纾困政策,助力经济民生有序恢复
一是减轻经营主体租金负担,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承租镇属企业物业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予以减免 3 个月租金,协调村(社区)按实际停课时间适当减免承租集体物业的幼儿园租金,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商家延长1至3个月缴租期和免收滞纳金。由资产公司牵头,拟对租用镇属物业的,符合政策减免条件的11户中小微企业和47户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二是精准舒缓企业资金问题,主动补贴企业防疫支出。设立贷款贴息项目,对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按3个月贷款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最高5万元。三是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就业,助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安排300万元财政资金,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开展“乐购道滘”促消费活动。对餐饮企业、零售企业员工定期核酸检测给予不低于 50%比例的补贴支持。对不同形式的运输行业发放不同梯度的补贴资金,支持公路铁路运输业发展。
望牛墩财政分局:全面落实缓税退税减税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减负
一是通过实施缓缴政策,使企业本应在上半年缴纳的合计6个月的税费款延后至下半年和明年1月份缴纳,预计惠及我镇纳税人1371户次,相当于在今年上半年为企业提供现金支持1.38亿元。二是通过实施留抵退税政策,能直接为纳税人提供现金流,预计惠及我镇纳税人约230户次,相当于全年为企业提供现金支持4800万元。三是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预计惠及我镇纳税人579户次,减免税费1900万元。四是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和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分别减按25%和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预计惠及我镇纳税人2800户次,减免税费7500万元。五是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预计惠及我镇纳税人5300户次,减免税费2600万元。
水乡财政分局:积极为园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制定《水乡功能区国有出租物业免租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对承租园区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权属房屋、政府储备土地及储备资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租金减免,按照所在镇域疫情严重情况规定差别化免租期限。水乡财政和园区国有企业靠前服务,积极主动联系符合条件的租金减免对象,落实租金减免工作,做到免审即享。
东城财政分局:主动作为保住市场主体
一是财税联动,落实好退税减税政策。落实升级版“莞税稳企十条”,通过延长申报纳税期限、延缓缴纳部分税费6个月等措施切实为企业减负。统筹用好中央直达资金(留抵退税专项资金),制定资金分配方案,优先用于疫情防控、“三保”保障、扶企纾困等相关方面支出,确保有足够资金及时为企业办理留抵退税,确保各项惠民惠企政策落实及时到位。二是保障惠企资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统筹资金保障职能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涉企扶持政策兑现进度,缓解因疫情冲击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及时足额向2021年创新驱动扶持奖励项目发放奖励资金,累计对170家企业拨付813.71万元,推动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安排2022年倍增预算专项经费2000万元,用于奖励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